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歪歪阅读网 > 其他类型 > 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叶轩魏忠贤后续+全文

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叶轩魏忠贤后续+全文

昆吾 著

其他类型连载

群臣满脸不相信的看着崇祯,你想办法,你能想啥办法?这又不是几两,省一省就出来了,这可是几百万两,你是能变还是能咋的?崇祯看着群臣的质疑,也不做解释,他总不能说朕要对你们开始抄家了吧。再说了,全国田地大半都是士绅宗室手中,他们都不交赋税,光靠百姓手里的那点有什么用?现在不加赋只是第一步,等稳定下来了,他还要不征赋,最后就是种田有补贴,前提是他得将后金、瓦剌、吐蕃等等给灭掉,否则年年征战想完成这些是不可能的。“行了,此事就这样定了,内阁拟旨送到东暖阁。”“朕今晚就要看到圣旨,晚上就发出去,半个月内朕要所有百姓都能看到这道圣旨。”崇祯补充了一句。他要是不强调一下,这道圣旨能在三天内送到东暖阁都算是快的了。不是内阁办事效率低,实在是圣旨太麻...

主角:叶轩魏忠贤   更新:2025-03-11 10:40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叶轩魏忠贤的其他类型小说《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叶轩魏忠贤后续+全文》,由网络作家“昆吾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群臣满脸不相信的看着崇祯,你想办法,你能想啥办法?这又不是几两,省一省就出来了,这可是几百万两,你是能变还是能咋的?崇祯看着群臣的质疑,也不做解释,他总不能说朕要对你们开始抄家了吧。再说了,全国田地大半都是士绅宗室手中,他们都不交赋税,光靠百姓手里的那点有什么用?现在不加赋只是第一步,等稳定下来了,他还要不征赋,最后就是种田有补贴,前提是他得将后金、瓦剌、吐蕃等等给灭掉,否则年年征战想完成这些是不可能的。“行了,此事就这样定了,内阁拟旨送到东暖阁。”“朕今晚就要看到圣旨,晚上就发出去,半个月内朕要所有百姓都能看到这道圣旨。”崇祯补充了一句。他要是不强调一下,这道圣旨能在三天内送到东暖阁都算是快的了。不是内阁办事效率低,实在是圣旨太麻...

《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叶轩魏忠贤后续+全文》精彩片段


群臣满脸不相信的看着崇祯,你想办法,你能想啥办法?

这又不是几两,省一省就出来了,这可是几百万两,你是能变还是能咋的?

崇祯看着群臣的质疑,也不做解释,他总不能说朕要对你们开始抄家了吧。

再说了,全国田地大半都是士绅宗室手中,他们都不交赋税,光靠百姓手里的那点有什么用?

现在不加赋只是第一步,等稳定下来了,他还要不征赋,最后就是种田有补贴,前提是他得将后金、瓦剌、吐蕃等等给灭掉,否则年年征战想完成这些是不可能的。

“行了,此事就这样定了,内阁拟旨送到东暖阁。”

“朕今晚就要看到圣旨,晚上就发出去,半个月内朕要所有百姓都能看到这道圣旨。”

崇祯补充了一句。

他要是不强调一下,这道圣旨能在三天内送到东暖阁都算是快的了。

不是内阁办事效率低,实在是圣旨太麻烦了。

从拟旨到送到东暖阁起码得二三十道道审核程序,哪怕一句话觉得不合适都可能会被驳回重新写。

“行了,都散了吧,户部负责调粮的事情,刑部和礼部负责国子监学生的事情、

兵部负责摸清全国驿站和调兵事情、吏部和督察院负责陕西官吏欺上瞒下问题、工部负责修路修湖开垦及大行皇帝陵寝的事情,

锦衣卫和东厂的人除了京都必要的留守外,其余人等全部撒出去,对外敌情探查,对陕西境内官吏、粮商等探查。

督察院的监察御史动起来,将看到的情况如实上报,通政司将所有公文及时传递,各部最迟明天中午之前将计划送到东暖阁。”

“朕提醒诸位,锦衣卫全程监督,再出现欺上瞒下、贪污克扣的事情,朕不管不问,直接抄家灭族。”

“退朝吧!”

“还有,明天不上朝,各位抓紧时间。”

崇祯说完,不待群臣跪拜便下了九层平台,出了皇极殿。

众臣看了看,相顾叹了口气,随即缓缓的退出了皇极殿。

出了皇极殿后众大臣便开始奔跑了起来,不跑不行呀,皇帝催的急,若是完不成,真的要掉脑袋的。

回到东暖阁后,屁股还没坐热,王承恩就进来了:“皇爷,户部尚书郭大人求见。”

崇祯叹了口气:“让他进来吧。”

“臣郭允厚参加陛下。”

“郭爱卿平身!”

崇祯抬了抬手:“大伴,赐座、赐茶!”

待郭允厚拜谢后,崇祯道:“郭爱卿,朕知道你的来意,相信朕,朕不会拿我大明国运开玩笑的。”

郭允厚很是失礼的看着脸色严肃的崇祯久久不语,似乎是从这位年少的帝王脸上看出什么。

过了好一会儿后,王承恩轻轻咳嗽了一声,低声道:“郭大人,陛下面前,不可失礼。”

被惊醒的郭允厚立刻跪拜,被崇祯制止了:“郭爱卿,你只管安心去调粮的事情。”

“臣明白!”

郭允厚行礼后朝着门外退去,将要出门的时候,崇祯淡淡道:“郭爱卿,不要参与党争。”

郭允厚浑身一震,眼中闪过一道精光,随即默默离去。

崇祯记得,这位关心民众的疾苦,殚精竭虑,富民强国的户部尚书一生的污点就是在天启七年被迫参与了党争,现在陷的还不深。

这位户部尚书大人可是日后搞福王的重要人选,可不能被党争牵扯了。

郭云厚走后,崇祯坐在龙案前沉思了片刻后提笔给袁可立写了封信。


“咳……咳……你们误会了!”

看着周皇后的疑惑眼神与张嫣微变的脸色,崇祯连忙解释道:“朕是真的有事想找皇嫂聊聊!”

“方正化,接下来的时间,这座大殿内十丈之内,朕不希望有人在,

胆敢随意靠近的,格杀勿论!”

方正化点了点头,右手一挥,大殿内的众太监、宫女退出。

见大殿内无外人后,崇祯道:“皇嫂,你是如何看待朝中局势的?”

“陛下,后宫不得干政,这是太祖定下的,臣妾不敢妄言!”

张嫣猛然跪了下去,花容失色。

“凤儿,扶皇嫂起来!”

PS:皇帝叫皇后应该为梓潼,但咱们就不咬文嚼字了。

崇祯有些无奈:“皇嫂,朕是真心有想听听你的意见,你就当是咱们家关起门来私下聊聊,老百姓们都能聊聊,咱们为什么不能?”

见张嫣还是不说话,崇祯只得换了个话题。

“皇嫂,你是不是觉得朕软弱无能,昨晚没有抓住机会除掉魏忠贤等人?”

不待张嫣回话,崇祯继续道:“朕知道,魏忠贤联合客氏把持朝政,让朕的侄儿夭折,更是让您无法怀孕,

您恨不得生吃二人肉、喝二人血。”

“可你知道大明朝如今的局势吗,第一,朝中党争在不断升级,魏忠贤的阉党、以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的斗争已经愈演愈烈了,

其中还有山东人的齐党,湖广的楚党,南直隶的宣党、昆党,为了各自的利益,相互倾轧,置国家利益于不顾;

其次,百姓赋税日益严重,国库空虚;

第三、军队吃空饷、战斗力低下,各地部队有军阀的趋势……”

崇祯每说一条,张嫣和周玉凤两人脸色就变了一分。

“二十几天前朕进宫的那天晚上,你让朕不要吃宫中的食物,朕在袖子中藏了王府的麦饼度过了一晚上,

在皇极殿继位的时候,若不是英国公等人亲自抬轿,朕可能都无法登基,你恨他们,朕更恨他们。”

“魏忠贤提督东厂,更是司礼监秉笔太监,而且锦衣卫也已经投靠了他,朝中六部九卿中有一半都投靠了他,

如此局势,朕别说杀了魏忠贤,可能连政令都出不了皇宫,逼急了很可能会谋反,

你也应该听说过皇兄召我入宫后,魏忠贤联合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密谋想要发动宫廷政变的事吧,

还有想效仿狸猫换太子、另立福王世子朱由崧继大统的传闻,

朕现在弄死魏忠贤也简单,但他的党羽看到老大死了,自己做了那么多恶事,会不会孤注一掷,

弄死我们或者弄死一大批的官员?这些我们都不能赌。”

两女脸色骤变,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可能发生。

周皇后忍不住道:“陛下,不是还有英国公吗?他掌控着京营,还拥护您,这……”

“凤儿,你太单纯了,英国公忠于的是皇权,谁当皇帝对他们来说不重要,

如果不是有皇兄的遗诏,他们完全可以拥立福王世子朱由崧,

他们手中有京营以及传承了八代的爵位,谁是新君,他们都是从龙之功,

从万历年开始你们就能发现了,他们根本就是中立者和利己者,不参与党争,

否则只要英国公出面,魏忠贤的阉党和东林党至于斗的这么激烈吗?”

看着脸上血色顿失的两女,崇祯安慰了几句,继续分析着。

“朕在位时间多一天,皇权就稳固一分,现在朕需要时间,即便以后彻底掌权了,但依旧不会杀魏忠贤。”

见张嫣想问说话,崇祯摆了摆手,继续道:“现在这对朕来说不算是坏事,魏忠贤掌管票拟披红之权,这也制衡了东林党的权力,

朕如果冒然杀了魏忠贤,那么势必会造成巨大的权利真空,东林党趁势而上,东林党那群人,也不是什么好东西。”

说到这里,崇祯眼中满是杀意。

前期的东林党还算是想真的为国家做点事情,但现在的东林党,说全部就有些过了。

但百分之九十的就是一群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文人。

口号喊的响亮却是一点实事都不做,争权夺利倒是很积极,

虽然没干什么大的恶事,但也没有提出任何可行性的救国治国纲领。

空谈误国,实干兴邦,若是朝政被东林党把持,那对整个的社会风气是重大打击。

感受到崇祯的暴怒,周皇后走到崇祯身旁,握着崇祯的手,崇祯才渐渐的平静了下来。

历史记载,崇祯继位后用了三个多月,利用东林党的势力就将魏忠贤的阉党就整垮了,足可见皇权和东林党的势力之大。

但现在崇祯不想这么做,他想将涉及党争的人一起干掉。

“所以,朕必须要在确保皇权和自身安全的情况下,慢慢过渡权力核心,让魏忠贤发挥好“看门狗”和“打手”的作用,

民间有句话说的好,不怕做错事,就怕不做事。

魏忠贤的阉党虽然干啥啥不行,但抄家灭族、捞钱却是一把好手,

让他和东林党之间狗咬狗,朕坐收渔翁之利,

而且朕昨晚拿掉了田尔耕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,有这种震慑,锦衣卫中还是有部分人忠于皇权的。

虽然不能全部控制锦衣卫,但至少能保证皇宫安全,

朝局如此,朕也只得隐忍,所以,皇嫂,希望你能理解朕的苦心。”

自始至终,他都没有提白杆兵进京和锦衣卫新指挥使的事情,这种事情少一个人知道,成功率就大一分。

说到这里,崇祯不再说话了,给张嫣消化的时间,同时也在感叹朱由检的愚蠢。

朱由校在死前叮嘱他,一善视中宫,二忠贤宜委用,第一点崇祯做的很好,继位后立即册封张嫣为懿安皇后,居住慈庆宫。

第二点却没做到,他哥哥朱由校虽然痴迷木工,但不傻,扶持魏忠贤就是为了平衡党争。

可朱由检刚继位就迫不及待的除掉了魏忠贤,虽然可以振奋人心,但却是打破了平衡,

让东林党钻了空子,把持了朝政,以致误国。

说实话,将明朝灭亡归咎到魏忠贤身上也不对,虽然是干了很多坏事,

但至少他在的时候,国库充盈,从未欠过辽东军饷。

有军饷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,后金等一些外敌才未能突破关宁防线。

而且他出身平民,知晓百姓疾苦,推动了矿业和手工业的税,降低了农业税。

周玉凤听的两眼放光,看着崇祯的眼神满是崇拜之色。

过了好一会儿,张嫣深深的吸了口气,下定了决心。

“陛下,臣妾知晓了,您不必考虑臣妾感受,该怎么做就怎么做,国运要紧!

只要能重振大明国威,臣妾个人恩怨算不得什么。”

听见张嫣的回应,崇祯松了口气。

朱由校病危时,张嫣力劝朱由校将皇位传给朱由检,

当时朱由校说后宫有两人怀孕,日后若是生男孩可以作为张嫣的儿子将皇位传给他。

但张嫣不同意,一直劝说朱由校将皇位传给朱由检。

而后魏忠贤等人派人向张嫣吹风,想阻止朱由检继位,张嫣明确拒绝了,

还说:从命与不从命都是死,那就不从,这样还能去见列祖列宗之灵。

在朱由检继位的当晚,张嫣提前派人告诉朱由检不能吃皇宫中的食物,

更是在继位后几天,朱由检吃的食物都是张嫣亲自所做。

再者,长嫂如母,周皇后就是张嫣亲自为他选的。

若不是张嫣,朱由检不一定能登基,或者说登基了不一定能活下来。

这后宫之中,真正对他好的也只有两人,一个是皇后周玉凤,一个就是这位皇嫂了。

所以,他不想张嫣因为阉党的事情耿耿于怀。

他今日来找张嫣谈心,就是要打开张嫣的心结。

“皇嫂,魏忠贤,朕暂时还不能杀,但客氏朕还是可以杀的,一来先收点利息,二来也算是震慑魏忠贤。”

“但您放心,等朝局稳定后,魏忠贤,朕必杀之!”

崇祯说到这里,眼中闪过一丝狠色。

至于说利用完了就干掉别人有些不厚道,但魏忠贤所犯罪过杀一百次都足够了,能让他多活一些日子已经算是格外开恩了。

“皇叔……呜呜……”


“行了,朕也懒得跟你们废话。”

崇祯直接打断了钱嘉徵的话:“说吧,此次机会背后指使人是谁?”

“不说是吧?”

等了片刻后,数百学子没有丝毫的动静。

崇祯冷声道:“李若涟,将这群学子抓起来,每人先赏五十军棍,朕倒是要看看这群人脊骨是不是和嘴一样硬。”

得到命令的李若涟手一挥,数百锦衣卫就冲入学子之中,一时间鸡飞狗跳。

“陛下,这些都是贡生,大明律有规定,不得对秀才以上学子动刑!”

“陛下,大明律有令,若是学子犯错,需通知当地儒学提举司处置。”

“陛下三思,这些都是国子监的学子,是天子门生,这……”

“够了!”

看着一个个大臣出来求情,崇祯怒喝了一声。

“跟朕讲大明律?还跟朕讲规矩?朕倒是要问问,这天下到底是朕的天下,还是这群学子的天下?”

“看看这群读书人一个个到底都是什么德行?”

“九大边关的前线将士浴血奋战,抵抗外来侵略,死了多少将士?耗费了多少的军饷?”

“陕西大灾,陕西巡按御史的奏疏你们没有听见吗?

百姓流离失所,饿殍千里,灾民常以草根、树皮、甚至捣石,吃“观音土”充饥,甚至易子而食,此等惨状之下,这群读书人又在做什么?”

“朝廷给了他们六项特权,还可以每月领一笔俸禄,你看看他们现在聚众闹事,有关心过百姓的死活吗?”

“稍一有不满就抨击当权者,骂骂贩夫走卒,天生就觉得高人一等,眼睛就长到了头顶上。”

“没有前线将士的拼杀,没有百姓的供养,没有朝廷的恩赐,他们能有机会坐在这里读书吗?”

“不好好珍惜机会读书的机会,不去研习圣人经典,不想着学有所成报效国家,却一门心思的想着结党营私、攀附权贵,这还算是读书人吗?

朕真替将士们和百姓们感到悲哀,用生命换来的却是如此麻木不仁的一群人。”

“这些人未来都将通过科举进入大明的官场,成为大明的基石,可你们看看这群人,张嘴知乎者也的圣贤话,满腔的仁义道德,实则一肚子的男盗女娼,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。”

“若是当这些人进入朝廷,大明亡国不远了。”

……

崇祯突然爆发了,将跪在地上的数百学子骂的狗血淋头。

他是真的怒了。

想想十七年后,这里近一半的降了建奴,他恨不得将这群人抓起来点了天灯。

所有人都很是诧异,这还是皇帝吗?

怎会说出如此粗鄙的话语?

可这番话却是直接说到了在场所有看热闹的百姓心坎上了。

愤怒过后,崇祯再次盯上了钱孺林:“钱孺林,朕再给你一次机会,说出此次集会的幕后指使者,朕从轻发落,否则别怪朕不客气了。”

钱孺林沉默了,嘴角有些发苦,但依旧硬着头皮:“陛下,是学生组织的,只想为钱公讨一个公道。”

“呵呵……”

崇祯冷笑了一声,随即低喝道:“李若涟,带人将江南会馆给朕查封了,里面所有人一应打入诏狱,严刑拷打,若是有任何反抗,直接杀了。”

一句话,将钱孺林和在场东林党的大臣们吓得浑身一哆嗦。

“陛下,您……”

“闭嘴,朕给过你们机会了,可惜你们没有珍惜,现在想求饶,晚了。”

崇祯直接打断了钱孺林的话。

而后转身看了看国子监内的贡生,又看了看地上跪着的数百名闹事贡生,又朝远处看了看围观的百姓们。


“皇爷,已经在外面候着了!”

“宣!”

“臣锦衣卫千户李若涟参见陛下。”

一身红色飞鱼服的李若涟进了暖阁后跪倒在地,内心嘀咕不已。

他虽然是锦衣卫千户,但也只是正五品,连见皇帝的资格都没有, 他也不知道皇帝找他一个小小的千户做什么。

“起来吧!”

李若涟谢恩后站了起来,一抬眼就看见皇帝盯着他,瞬间就低下了头,直视皇帝会被认为是大不敬的。

身高一米八有余,孔武有力,双眼炯炯有神,精气神饱满,田尔耕和许显纯一看就知道被酒色掏空了身体,哪里能与眼前的这位比。

“李爱卿,你可知道朕为什么要找你来?”

“臣不知道!”

李若涟摇了摇头,立刻道:“陛下有事情交代,臣万死不辞!”

“万死不辞?”

崇祯嘴角挂着一丝玩味的笑容:“朕现在让你去砍了田尔耕、许显纯、魏忠贤,你也敢吗?”

“请陛下下旨!”

李若涟立刻跪了下来,没有丝毫的犹豫。

“你倒是干脆,就不怕朕是在试探你?要知道魏忠贤现在势大,田尔耕和许显纯都投靠了他,田尔耕又是你们的老大,你不忠于他?”

“陛下,臣是锦衣卫千户,锦衣卫乃皇帝亲军,臣效忠的是皇帝,是大明王朝的掌权者,而不是锦衣卫指挥使,陛下不必试探臣,陛下说杀谁,臣就杀谁?”

李若涟虽然跪着,但声音依旧洪亮,透露出坚定不移的意志。

崇祯看着李若涟,没有说话。

现任锦衣卫指挥使是田尔耕,是天启帝任命的,他才继位半个多月,还没有来的及换。

按照历史记载,田尔耕之后就是骆养性接任,再之后是一位姓吴的人接任了指挥使,这两位就是大明的最后两任锦衣卫指挥使了。

骆养性是上任指挥使骆思恭的儿子,这位可是真正的大佬,参与万历三大征。

对外作战,刺探情报、传递信息乃至直接参与作战,执掌锦衣卫从万历十年到天启四年,长达长达四十二年。

骆养性前期还不错,后期就腐败了,最后投靠了李自成,还奉上了白银3万两,建奴入关之后,骆养性又背叛了李自成。

要是他爹知道生个儿子是三姓家奴,估计能从地下蹦上来掐死他。

崇祯既然知道骆养性有问题,自然就不会再用了,那锦衣卫中他唯一记得的就是这位在崇文门前战死的李若涟了。

“李爱卿,朕刚登基,朝局不稳,朕想重掌锦衣卫,诛阉党平党争,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,所以朕刚刚说杀田尔耕不是开玩笑。”

“陛下,臣愿意一命换一命,魏忠贤那里臣可能没办法,但田尔耕这边,臣可以利用职务之便,出其不意的干掉他。”

崇祯能感受到李若涟话中的真诚,若不是他是后世穿越过来的人,看过一些历史,他还真以为李若涟是在拍马屁了。

“王承恩,赐座!”

李若涟狂喜,连连谢恩,在皇帝面前坐着,估计内阁首辅都没有这个待遇,他一个五品的千户有如此待遇,简直跟做梦一样。

“李爱卿,你可知锦衣卫现状?给朕讲一讲。”

李若涟沉思了一下,脸色有些阴沉:“陛下,现在的锦衣卫再也不是以前的锦衣卫了,在魏忠贤的‘领导’下,我们的荣光不再,官员对我们非打即骂,民间百姓也对我们不齿。”

“锦衣卫现在编制还是健全的,但吃空饷严重,具体的臣不清楚,但臣所辖的千户,目前在编只有858人,已经算是最好的,

有几个千户下辖的可能只有四五百,而且大多是老弱之人,

目前上报锦衣卫总数是五万余人,但以臣估算,可能只有一万五千余人,真正能战、可用的人可能只有一半。”

对李若涟的说出的数字,崇祯没有丝毫的意外。

因为历史记载在李自成围北京城的时候,锦衣卫据说有15万人,但最终估算可能只有一万五到两万左右,现在这个算是比较好的了。

“你可知锦衣卫中还有哪些人比较可靠?”

崇祯说完,又立即补充道:“朕说的是真正的能忠于皇权的。”

“臣手下的人均可信任,指挥同知吴孟明、指挥佥事王国兴、千户王文采、百户王守林、高文采都是正直之人,可用。”

崇祯眉头轻皱,李若涟说的这些人,他没什么印象,他相信李若涟,但不代表相信李若涟说的这些人。

毕竟知人知面不知心,也许有些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,欺骗了李若涟也是有可能的。

“你们能控制多少人?”

“陛下,我们这些人都是想做点实事的,所以魏忠贤才没有过分的动我们,我们大概能控制三千到四千人左右,人数虽然不多,但我们有自信能吊打剩下的那一部分人。”

崇祯大喜,这个消息简直是太好了,锦衣卫还没有烂透,还是有一部分可用之用的,如此情况,他就能提前动一动了。

“李若涟,朕交给你几个任务,第一,你刚刚说的这些人你私下调查一番,若真是可用之用,朕绝不亏待他们,

第二,暗中调查锦衣卫百户以上的其他人,找到他们犯罪的证据,朕有大用,

你只有一个月的时间,调查清楚了,你就是锦衣卫指挥同知,暂领锦衣卫,日后若是表现的好,下一任锦衣卫指挥使就是你了!”

李若涟懵了,他是正五品的千户,指挥同知是从三品,连跳三级,而且还暂领锦衣卫。

最后能不能当上锦衣卫指挥使先不说,现任的指挥使田尔耕已经被撸下来了,换句话说,一个月后,他就是锦衣卫的老大。

锦衣卫的老大,他可以做太多的事情,贪官污吏,他可以动上一动了。

他为什么要进入锦衣卫?如果他想混军功,去九大边军或者京营都比锦衣卫好混。

之所以来锦衣卫,就是因为锦衣卫是皇帝亲军,能做一些利民的事情。

“李大人,还不谢过陛下天恩?”

“臣谢陛下天恩!”

如梦初醒的李若涟立刻跪了下去。

“去吧,别辜负了朕的一片期望!”

李若涟行礼后朝着暖阁外面走去,只是走到一半的时候,崇祯猛然大叫了一声。

“等一下!”


郭允厚笑的嘴都合不拢了:“陛下圣明,支撑到明年秋收措措有余了,还能多出数十万两。”

“哈哈,朕也没有想到我大明的百姓会在这个时候慷慨解囊,解了我们燃眉之急!”

听着崇祯的大笑,郭允厚内心很想告诉崇祯:陛下,你这演技不行呀,全城的商贾士绅都猜出这是您的手笔了,您还在这里装。

但甭管咋说,这一百五十万两的真金白银是入了太仓库了。

待郭允厚走后,崇祯再次看了一眼汇总的数据,嘴角都不由自主的挂着笑容。

一百五十万两白银,那就是一百五十万石粮食,加上之前的一百万石,两百五十万石粮食,足够灾民坚持到明年八月份。

到时候土豆和红薯有了收成,陕西灾情就算是彻底的化解了。

在加上修建的密集的水库,以后即便是有灾情,也不会再有今年这么严重了。

可惜这种薅羊毛的事情,做一次还行,因为前朝并没有人这么干过,以后再想薅这种方法就不太见效了。

但话又说回来,等白杆兵进京,将八大晋商给抄家灭族了,几千万两白银再加上原本的赋税,支撑三年是足够了。

三年的时间,他足以将所有事情都铺开了,钱就源源不断的来了。

“大伴、方正化,你说朕该给阮康文赏点什么?”

“这……”

方正化迟疑了一下:“皇爷已经答应了等朝局稳定后,九大边军所需部分衣物面料都将从他们那里采购,这已经算是天大的恩赐了,现……”

崇祯摆了摆手:“账不是这么算的,交易归交易,但现在北京城中民心高涨,再给点奖励会让百姓们更开心,因为得到了朝廷的认可。”

“以后若是还可以玩这么一手,有这次的封赏在,他们还会再捐的!”

“这样吧,捐款的所有人中,随机抽五十人,只要家中出了秀才,朕都给他们一个进入国子监的名额,这个名额不占用每年州县推送的名额。”

“至于阮康文,就给个织染所大使吧,不入班!”

方正化迟疑了一下:“皇爷,若是如此,为什么不多给几个贡生的名额,反正国子监多一个不多,少一个不少。”

崇祯摆了摆手:“物以稀为贵,轻易得到的不会念着你的好的!”

“还有一句话你说错了,通过这个方式进入国子监的,比其他贡生有优先的机会,

虽然朕不说,但吏部在任用官员的时候一定会以他们为先,这群人揣摩的朕的心思已经炉火纯青了!”

“去找王体乾,即刻传旨,一定要在当众场合宣读。”

“告诉负责抽名额的人,想办法倾向平民,士绅勋贵少一些。”

方正化领旨后直奔司礼监。

这种低级别封赏崇祯可以直接下圣旨,内阁和司礼监知道了也不会说什么,备份就是了。

一个时辰后,翰林承旨的一名官吏在两名太监和十数名锦衣卫的陪同下到了坊市。

围观的和排队等着捐银的人看着这一队人的架势,好奇心大起。

“芜湖巨店少东家阮康文接旨!”

翰林承旨的官员高喝一声,正来回巡视的阮康文骤然听见让他接旨的声音,先是一愣,随即猛然跪了下去,围观的群众也跟着跪了下去。

“奉天承运皇帝,制曰:新帝登基,恰逢陕西遭遇旱灾,饿殍千里,朕心忧如焚,调粮遣将,唯恐陕西百姓不能自足,芜湖巨店少东家阮康文心怀天下,捐银十万两帮助百姓渡难关,朕甚嘉之,特晋封为织造所大使,另,赐国子监贡生名额一位,钦此!”

“至于这些人,永久剔除所有头衔,永久不得参加科考。”
“查清之后,领头之人,领军棍二十,流放三千里!”
“其余人等,各打二十军棍!”
现场围观的百姓瞬间欢呼了起来,大呼陛下万岁。
至于为什么会欢呼,有可能是单纯的嫉妒,有可能是平日里这帮人太讨人厌,还有可能就是陛下的公正。
而数百名聚集闹事的秀才、贡生们则是面如考妣。
东林党的大臣们脸色阴沉无比,这数百人就这么完了。
这些贡生们肄业后由吏部派任知县、县丞、教谕等官职,虽然品阶低,但有着他们在朝中做靠山,适当运作一下,升迁就要比其他人快上一些。
地方做官,假以时日,会日趋壮大的。
一名大臣站了出来:“陛下,这个处罚是不是太过于严重了一些……”
“重吗?”
崇祯冷笑:“现在还只是个贡生就能煽动数百人聚集闹事,若是等以后为任一方,岂不是要聚众造反了?
现在就能利用特权发财,那以后为官了,岂不是大贪特贪?
与其等到以后祸害百姓,不如现在就以绝后患。”
一些还想出来求情的大臣们立刻打消了想法。
陛下连造反的话都说出来,他们再去求情,那估计要被陛下拉出去砍了。
“苏茂相、孟绍虞,你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,一个月没有结果,你们就可以回家养老了。”
“还有,彻查完后,礼部做一份地方州县推送秀才进国子监的方案,别什么人都往里面塞,再出现这种污烟脏气的事情,别怪朕砍了你!”
“臣领旨!”
两人齐齐躬身回应,一个月完期都是小意思,即便北京国子监就有贡生三千多人。
若是平时,他们可能会头疼,因为无法用刑,现在陛下开口了,那就好办多了。
将这些贡生集中起来,挑几个刺头各种刑罚都招呼上,其他人不用他们去逼供,贡生们就会争先恐后的坦白。
如果一切顺利,上午用刑的,下午就能完成工作,还能赶上晚上回家吃晚饭。
“你们不要怪朕无情,怪就怪这些吃饱了撑的闹事的贡生吧!”
现场所有人顿时我艹了一声,皇帝的这句话彻底的将这群闹事的贡生们卖了,今天之后这群人将会被全国的读书人们视为敌人。
崇祯再次扫了一眼国子监的众贡生和在场的百姓后,转身上了龙撵。
今日这种举动算是对天下读书人的一种试探,他是真想借着这个机会废了太祖定下的读书人的特权,可惜不是时候。
全国不论年龄有近60余万名秀才的群体已然绑架了大部分的百姓。
说白了就是掌控了大部分的舆论导向,在这文化水平不高的时代,秀才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是高级知识分子,他们的一句话往往能让百姓们相信。"
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