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陶眠顾远河的玄幻奇幻小说《桃花山上长生仙全文+番茄》,由网络作家“少吃亿点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陶眠来了。桃花仙人其实一直悬着心。有了顾园前车之鉴,陆远笛一走,他在道观就坐立难安。当年的王丫头,如今已经变成腿脚不好的老太婆。她怀里揣着自己的拐棍,和陶眠一起坐在宽敞的门槛上,咂吧两下干瘪的嘴。“小陶道长,”王丫头成了王老太太,陶道长越活越年轻,变成小陶道长,老太太想起这件事眼睛就笑得弯成两道缝,“你有心事。”“我没有。”陶眠想也不想就否认,这行为有些幼稚。不符合他成熟稳重的千岁仙人形象。于是他咳嗽两声,为自己找补。“我只是不太适应。”这话说得,仿佛他在挂念陆远笛。陶眠愈发别扭起来。“人家教的是什么徒弟,我教的都是什么徒弟。一个两个整天想着往山的外面跑。山外面有什么好的?纷争、仇恨、尔虞我诈……山外的人惯会骗人。”王老太太眯起眼睛...
《桃花山上长生仙全文+番茄》精彩片段
陶眠来了。
桃花仙人其实一直悬着心。有了顾园前车之鉴,陆远笛一走,他在道观就坐立难安。
当年的王丫头,如今已经变成腿脚不好的老太婆。她怀里揣着自己的拐棍,和陶眠一起坐在宽敞的门槛上,咂吧两下干瘪的嘴。
“小陶道长,”王丫头成了王老太太,陶道长越活越年轻,变成小陶道长,老太太想起这件事眼睛就笑得弯成两道缝,“你有心事。”
“我没有。”
陶眠想也不想就否认,这行为有些幼稚。不符合他成熟稳重的千岁仙人形象。
于是他咳嗽两声,为自己找补。
“我只是不太适应。”
这话说得,仿佛他在挂念陆远笛。陶眠愈发别扭起来。
“人家教的是什么徒弟,我教的都是什么徒弟。一个两个整天想着往山的外面跑。山外面有什么好的?纷争、仇恨、尔虞我诈……山外的人惯会骗人。”
王老太太眯起眼睛。桃花山今日又是明媚的晴天,她晒着太阳,浑身都是暖烘烘的。
桃花山啊,美得不似人间的一方土地。进了这里的人无不流连忘返。年轻时她热忱又精力旺盛,和她家男人一起支了个茶摊,款待那些过路的人。
他们称赞桃花山的巍峨,桃花溪的澄澈,他们看见路边被小孩子随手折断的花枝都要捡起来把玩一番,他们吟诗作对,把酒言欢。
有感伤的客人,醉酒后甚至悄然垂泪。
这里的山、水和人,太过干净纯粹,山外的游人不忍心把外面的因果带来,侵染这一方净土。他们总是说等等,再等等。一切结束了,就回到这里,再也不惹俗世。
但王老太太从未见过回头的人。
“你的大弟子,和二弟子,”王老太太说话很慢,她年轻时也是这样轻声细语,“他们都是山外的人。小陶道长,那山外的因缘,难解啊。”
陶眠也沉默了,缓缓叹出一口气。
“我家最小的那个孙儿,今年离开桃花山,去镇子上了,”王老太太不多劝陶眠,转而说起家人,“小孩子心野,跟着师傅学手艺去了,非要出人头地。唉,家里多他一副碗筷,又不是揭不开锅了。
外面苦啊,师傅严厉,犯错要敲他手心。他脾气犟,学不成就不回家。我呢,腿脚坏了,但是心里念他,一宿接着一宿睡不着。
后来啊,我就让他爹借了邻居的板车,拉着我到了镇上。见我的第一面,孙儿就哭了。远行的人,哪里能不想家呢。他回不来,只好我过去。
我这把年纪了,能有几天的活头呢?见一面,就少一面啊。”
王老太太想起在外的亲人,眼中不免盈了泪。她用袖子揩了揩,手中的拐棍不小心敲了地面一声响。
“所以小陶道长,她不是贪恋山外的风景,她只是无法归家。”
陶眠在第二天的清晨出山,走之前把鸡笼的粮放好,够吃数十天的。他养的鸡有较好的自我管理意识,定时定量,不会把自己撑死。
万一撑死,那他只好,含泪把它们炖了。
和很多年前一样,陶眠就这么轻装离开了桃花山。
他在寻找陆远笛,但陆远笛为了隐藏自己的踪迹,下了一番功夫。就算是师父陶眠,也是费了很大的力气,才找到她的下落。
陶眠来到军营,绑了一个士兵当导航。摸清楚基本的方位后,他听见远处有一阵打斗声。
声音很轻,旁人几乎听不见,但陶眠敏锐地捕捉到了。
顾不上被五花大绑的倒霉士兵,陶眠一个闪身来到声源处。
然后就看到自己的徒弟要跟敌人同归于尽。
小陶仙人被吓得不轻。
大弟子顾园只是想把所有人都弄死。
没想到二弟子青出于蓝,连自己一起弄死。
陶眠开始反省自己的教育到底哪一步出了问题。
他无声无息出现,陆远笛第一个反应过来,立马开哭。
陶眠一惊,手足无措。
陆远笛从来没有在他面前哭过。
“不哭不哭,诶呀,多大点事儿。不是说了么,师父永远都在。”
陆远笛抽抽得话都说不清楚。
“我、我以为那是你、你不要我了。你不出山了。”
“这不是理解偏了么?师父是让你有靠山。有事就找师父啊,自己硬抗什么呢。”
陶眠忙着哄徒弟,完全不理旁边的另外一个活人。
李篱从震惊转为审视,他没想到,陆远笛的师父竟然来了。
“你是何人?”李篱厉声问道,“与陆氏余孽有瓜葛者,一并有罪!”
“呀,忘了忘了,这儿还有个你呢。”
陶眠一拍脑门,好像才意识到把李篱晾了半天。
“你……”
“那什么,你放心,我不会对你怎样的。”小陶道长一脸的纯真无害。
李篱感觉自己平白被看不起了。
“那你也别想活着——”
他话音未落,只见眼前一道虚影晃过。
随后,他整个人陷入了失去五感的状态。清醒着,但什么都感受不到了。
李篱顿时恐慌起来。
他做了什么?!
天牢内一个不起眼的窄小牢房,一位素衣道士盘腿坐在草席之上,闭目养神。
四周围萦绕着囚犯求饶和喊叫的声音,他不为所动,连眉毛都没有皱一下。
狱卒小林在这里观察他足足三日。他刚刚被调到新单位,第一个接手的囚犯便是眼前的小道士。
道士生得白净温雅,看上去不像作奸犯科的人。他被关起来之后,受到的待遇也很奇特。牢头只让小林监视他的行动并及时记录,既没有人提审他,也没有人拷打他。
他仿佛是来这里避难的。
小林曾试探地询问牢头,他犯的是什么罪。牢头反过来叫他管好自己的嘴,不该问的别瞎问。
可谁还没点儿好奇心呢,牢头越是让他闭嘴,他就越按捺不住打听的心。
小道士不像个脾气坏的人,白日漫漫,不如与他聊聊天。
“嘿,”终于,小林率先开了口,“道士,你犯的是律法哪一条?因为何等罪责被关进来了?”
小道士闭着眼睛,不回不应。
小林用手中的镣铐敲了敲牢门,当啷两声,牢房内的人浑身一颤。
“嗯?”他茫然地望向四周,“开饭?”
“……”
小林沉默。
他还以为是多么深藏不露的高手呢!原来是在睡懒觉!
陶眠这一觉睡得踏实,许久没有如此酣眠过。他神清气爽,悠闲地打量他的新居所。
比他想象得要更破烂些,唯一干净的就是垫在身下的草席。
好在他是随遇而安的性子,也不在意。
目光对上外面那位愣兮兮的狱卒,陶眠微微一笑。
“你好。”
“我……不对,”小林被他自适恬淡的态度感染,错以为两人在的地方是茶楼而不是天牢,他费力摇了摇头,让自己清醒,“老实点!别跟我套近乎。我、我问你什么你答什么就是!”
陶眠许久没听过有人这么不客气地跟他说话,还挺新鲜。
“知无不言,请问。”
小林纠结着,他的问题太多了。他从哪里来,做什么的,上面的人为何不审他……等等。
他最终挑了个关键的问。
“你犯了什么罪,为何被关押于此?”
陶眠真的仔细思索了好一会儿,才长叹一口气。
小林竖起耳朵,这是有什么天大的隐情?
结果那小道士慢悠悠地来了一句——
“我的确有罪。”
“什么罪?从实招来!”
“是偷心的罪。”
“……”
“你当真了?”
“…………”
小林恼羞成怒。
“耍我是吧!看我不狠狠教训你!”
陶眠乐不可支,笑得连腰都直不起来,甚至岔了气,哎呦地乱叫唤。
年轻的狱卒在他的笑声中脸涨得通红,故作凶恶地让他住嘴。
“别笑了别笑了!再笑小心我把你吊起来抽!”
“年纪不大,口气还不小,”陶眠终于止住,脸上还有残留的笑意,“知道你们牢头为何不让你多嘴么?因为啊,我上头有人。”
陶眠竖起一根食指,指了指上方。
狱卒傻兮兮地跟着往上看。
随后才反应过来“上头”是哪个“上头”。
陶眠曲起手指,笑盈盈地望着他。
“有、有人怎么了?你说得那么厉害,还不是被关了进来。”
狱卒底气不怎么足地回嘴,半天没等来对方的应答。他抬起头,却发现牢房内的小道士幽幽地叹了口气。
“这地方关不住我。但,暂时被关住比较好。”
他这句话说得绕,小林的脑袋差点被干烧了。
想继续追问,对方却重新闭上眼睛,什么都不理睬。
神秘的囚犯被关押了数日,不知上面又给了什么新的指示,陆续有人来探望他了。
第一波来的是两个小孩,像一对姐弟。
这对姐弟很有意思,长相没半点接近。如果不是那男孩开口叫姐,小林都不相信他们之间有任何关系。
弟弟不等见到真人就眼泪汪汪了,姐姐一边给他擦鼻涕一边嫌弃他丢人。
等看到牢房内清瘦的身影,姐姐的眼圈也红了,弟弟更是汪汪大哭。
“小陶哥哥!你受苦了。”
小林守在牢门口,以为那在他面前一贯云淡风轻无所吊谓的小道士会安慰孩子两句,再来几句人生鸡汤。
结果道士嚎得更凄惨。
“小土!小堆!这地方简直不是人住的啊!又脏又乱狱卒还欺负人,我是一天都活不起了,呜呜。”
小林:……
谁欺负谁?谁欺负谁!他被道士刨根问底连祖坟都快刨出来了,还要日日承受他全方位的精神摧残,到底是谁在欺负人?!
小林愤懑,但他一言不发。道士的嘴厉害着呢,只要他想,随便一句话能把半个天牢的人气死。
两个孩子没插上几句,小道士怨天怨地把他们天牢从上到下平等地批判一顿,探视的时间到了。
小林以为他不过是发几句牢骚,不当事。没想到当天晚上就有三四个宫内的人秘密来访,搬来许多干净昂贵的被褥衣物。器皿餐具全部换成新的,金光闪闪,险些晃瞎小林的双眼。还有各种珍馐美酒,点心宵夜,一并送了进来。
热心的小道士盛情邀请狱卒进牢房与他对酌。
小林婉拒。
这回人家不像避难,反而像度假了。
第一波访客不算稀奇,小林心想,既然小道士说他上头有人,或许这两个孩子跟那位求了情,送点好吃的好穿的,这种事在天牢也不新鲜。
第二波来访者就有点震惊到狱卒了。
“将、将军……”小林的腿直发软,“牢内湿寒,您突然至此……”
来者是当今圣上最为器重信任的大将军吴岳人。据传吴将军当年陪陛下在行伍间出生入死,深受陛下赏识。坊间对二人的关系也是诸多揣测,生出了许多隐晦暧昧的色彩。毕竟郎才女貌,看着登对。
但现在的小林脑子里是没有分毫旖旎想法,他一头雾水,不明白身份尊贵的将军为何突然来到天牢,探望一个看上去和他八竿子打不着的道士。
吴岳人来到牢房门口,看见里面舒适奢靡的环境,浓眉一皱。
“把这些都撤掉,阶下囚住得比皇子都好。”
一句话,表明他看不上陶眠,也瞧不起皇子。
小林满头大汗,不知如何是好。将军得罪不起,但他敏锐地感知到,陶眠背后的人,也得罪不起。
他急病乱投医,求救的目光投降陶眠。
陶眠回以一笑,那笑容里没有平时的打趣调侃,而是安抚的意味。
“将军,好大的火气啊。”
他慢悠悠地说。
后来的对话小林就不知道了。吴岳人似乎轻而易举地被陶眠一句话激怒,就说了,道士是有这样惹人发疯的本事。
小林被将军一挥手轰走。
等到半个时辰之后,吴将军带着满身的怒气离开天牢,小林这才凑过去打听。
他想他迟早被自己爱打听的毛病害死,但人不凑热闹那还是人吗。
将军怒发冲冠,牢房内的道士却仍是不紧不慢地啄饮杯中的残酒。
“哟,回来了?”他甚至有心情打招呼。
小林一脸的有口难言,好像憋了什么话,说不出口,又很想说,想了想还是算了。
陶眠也不急,反正这狱卒单纯,藏不住事,迟早会说。
果然如他所料,半炷香的时间,小林贴着牢房的栏杆,低声问他。
“你之前说你偷了一个人的心。”
“嗯?嗯……有吗?”
“有!肯定有!我记性好着呢,别想糊弄过去。”
“那就是有吧。”
“你……你说的那人。”小林看了看左右,招招手,让陶眠靠近。
陶眠很给面子地把脑袋凑过去。
小林的声音压得更低了。
“该不会、该不会就是将军吧?!”
“……”
那日陶眠大笑的场面,让小林即便过了七十年再回想,也依旧想死。
陶眠多缺德一人,边擦眼角笑出来的眼泪边说,是啊是啊,看看吧,多么狠毒的单恋。
小林真想当头撞死在牢房前。
他和道士约定好谁也不提今晚的事,道士满口答应,却笑个不停。
吴将军又来了几次,每次都是不欢而别。小林看见他脸色就变得极差,搞得吴岳人以为他对自己有什么意见,心情更糟糕。
烦,但是还来。
小林都摸不清楚将军的心思了。
道士还悠哉地回——都说了是狠毒的单恋。
小林才不信。
慢慢地,他发现这小道士的确有些来头,连皇子公主都专程来看他。
皇子尚能克制情绪,小公主却哭得眼睛都肿了。她说那个人太过分了,她怎么舍得让小陶吃苦。
她口中的“那个人”,小林不知道名字。但那似乎是一个忌讳,公主的情绪再激动,也没有直呼对方姓名。
公主娇呵着要小林把牢门打开,小林冒着冷汗,连声说不敢。
违逆公主是大事,但牢头警告过他,未经允许擅自打开这扇牢门,可是要掉脑袋的事。
小林不明白把道士送进来的人为何如此矛盾,既要他不好过,又不忍心见他太苦。
牢内的日子过得很慢,道士每日的乐趣就是逗耍狱卒。小林每每都要吃闷亏,但他对道士并不讨厌。
道士有这样的魔力,只要他想,他能轻易破开任何人的心防,又知道底线在哪里,进退有度。
小林想,那句“偷心之罪”,或许不是一句戏言。
年轻的狱卒以为他见过将军,见过皇子和公主,足以算得上见过大世面的人了,够他和朋友吹嘘许久。
但他万万没想到,某天深夜,一道人影安静地站在牢房前,并未惊动任何人。
等他看清楚那人的脸,小林一下子膝盖就软了。
“皇……”
“……这千灯楼的规矩漏洞还蛮大。”
陶眠养精蓄锐半晌,终于,体力恢复了八九成,是时候活动活动筋骨。
“用灯杖敲灯就行么?听上去很简单。”
他走出雅间,把身形暴露在其他宾客面前,从屈膝躬身的美貌侍女手中取来灯杖。
对面也走出了一个身型高大的男随从,头上顶着两个黑色的犄角,看来是什么妖怪。
还有另外一人,也撩着帘子走出。
对方把手臂叠在回廊的栏杆之上,眺望。仙人的眼神好使,一眼就看清他的五官。
知道另外一位脑子被门夹、花费上万金买一块鱼脂的竞价者是沈泊舟时,陶眠心想,还真是不怎么意外。
千灯楼禁武,但只要不武到唱楼官眼皮子底下,就问题不大。
看那唱楼官笑眯眯地平视着雅间的高度,估计是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,这是楼内的潜规则。
圆台之上骤然又出现了一只三足青铜香炉,一根完整的香杵在垒高的香灰之中。
唱楼官的食指在空中一划,火焰顿明,妖异地跃动着。
他压低身子,手指凑近香炉中仅有的那根香。
哧——
仿佛一个开始的发令信号,陶眠和对面的随从几乎同时从栏杆一跃而下。
宾客们好奇地从各自的雅间走出,纷纷低头望向那团被圈住的黑暗。
买东西很有趣,但热闹更好看。
噔噔噔——
陶眠在暗处仍可视物,他终于摸清楚这乌漆漆的区域是怎样的一番景致。
那数不清的九曲连环灯被手腕粗细的黄金链串着,四散在各个角落。
他就近连点三盏,暗红色的灯火燃起。与此同时,在他的西北方向,男随从也点燃三盏,只不过对面的光是幽蓝色的。
看起来是要用颜色作为区分。
陶眠的速度很快,不过须臾,他周围已经是一片红色的灯海。对面不遑多让,比起陶眠这边略少几盏,但也容易追上。
在楼上的看客眼中,原本黑暗无物的地带,迅速燃起红和蓝的斑点,汇成两道斑斓光流。
灯盏的数量是有限的,很快,陶眠发现越是靠近中间区域,灯的布设就越是稀疏。
怪不得出门前薛瀚提醒他能动手就千万别礼貌,现在是要抢灯了。
陶眠左臂前伸,手中的灯杆即将触碰到一盏黯淡的莲花灯。
这时,另一支灯杆不打招呼地敲上他的。陶眠抬眼,和那随从泛着淡淡青光的双瞳对视。
来了!
仙人手腕内绕,轻松甩开对方的压制,同时右手成掌,朝向随从径直袭去。
这一掌看似绵柔轻灵,实则蕴涵无穷仙力。周围沉重的黄金链吃不住这刚劲的力道,哗啦啦地摇晃相撞。
高壮的妖随从自是察觉不妙,向后连跃三步,脚尖点在其中一根锁链之上。
陶眠头也不回,挥杆轻敲,那盏夺来的莲花灯在他身后燃起红火。
随后他的视线调向自己的左手侧。
又一盏未燃的灯。
陶眠脚步轻踏,落在那灯所在的金链之上。这次妖随从并未退让,他主动出击,有力的手掌握住链条,猛地向下拖拽。趁陶眠的身体不免向一侧倒去之际,他飞身而上,准备抢先燃起那莲花灯。
结果本该坠落的仙人却一手挽住锁链,吊着自己的身体向上甩,不但点了灯,还顺势赏了随从一脚!
凭着幽幽莲花灯光,宾客们看清台下这一幕,吸气惊呼。
“进我桃花山有什么好的,只能跟着我一起受穷。”
“你嘴上这么说,”薛瀚叹气,“但你心里从不这么认为。桃花山才是你的福地,你永远牵绊于此。
我算是想明白了。你的徒弟都是过客,只有山永远在。”
很多年间薛瀚都被一个问题困扰,就是陶眠当初为何决定救他,却不肯带他回桃花山。
当时的小陶仙人虽然清贫,但好歹是活了一千来岁的仙,解决两个孩子的温饱不成问题。桃花山地广物丰,给他留一副碗筷一张床就好,或者床也可以舍掉。
他要得并不多。
在薛府的日子远比那偏僻的桃花山更加富足滋润,养父母待他又细致体贴。曾经的薛瀚一度劝自己别再念念不舍。那小破山有什么好奢望的呢?没有玉盘珍馐,没有名茶佳酿,自然更不会有稀罕的古董名器供他赏玩。
……别说找个伺候的人了,真实情况极有可能是他伺候着懒惰的陶眠。
这样的自我宽慰起过一段时间的作用,薛瀚以为自己行了,桃花山自此与他无关。
但某日少年的他在庭院穿梭。第一片落叶飘零昭告着秋的降临时,他在心里想,他还是向往那山。
许多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才有诉之于口的勇气,陶眠的大弟子顾园去世之后又二十年,薛瀚才状似不经意地和他谈起此事。
细数那时的年纪,他尚且算得上年轻。换作现在的薛掌柜无所顾忌,把人绑起来逼他招供这种事都有发生的可能。
但彼时的薛瀚只能把萦绕在多年的执念当作一个玩笑讲出。
海棠花落,酒带香尘。陶眠和薛瀚坐在庭前对酌,一壶西凤酒,两只白玉盏。
陶眠微微醺然,上身斜压在漆红的栏杆,手指指尖掐了一朵粉底儿雪尖的海棠,连眨眼的频率都变缓了。
薛瀚的掌心托着酒盏,故意把视线绕开他,怕自己开不了口。
他笑言道,你看桃花山人杰地灵,养十个小孩都算不得事。当初你怎么只救下澡盆里的顾园,对于墙角要饭的我就送到别人之手呢。
陶眠“嗯”了一声,像无意义的呓语。
晚风一卷,数十朵海棠又缱绻地飘落。薛瀚以为自己等不到答案了。
这时陶眠却缓缓开口。
“薛瀚……我常常言说……各人有各人的造化……各人有各人的修行。
就像顾园会成为我的弟子,而你被薛家夫妇收养。”
薛瀚期待半晌,结果等来一句废话。
他举盏的手都有稍许停滞。
算了。
他当陶眠是醉了,不省人事。现在问他是谁都未必能说得上来,何况这么复杂高深的问题。
但陶眠又有下文。
他转着指尖的落花,思绪飘到天际。
他说做我陶眠的弟子有什么好的呢,命途多舛,颠沛流离。
仙人的心是肉做的,仙人也会伤感悲戚、胡思乱想。
偶尔仙人就在想,到底是因为徒弟命苦找上了他,还是遇到他才变得苦。
如果没有传授他们通天的本事,本本分分做个平庸的人,是否能够度过长足的一生。
想来小陶仙人那时候也不过是一千岁刚出头的小仙,被这些杂思裹挟也是正常,顾园又是他的第一个弟子,他的死给他带来绵延许多年的伤痛。
不得不说陆远笛的出现,在一定程度上救赎了他。徒弟在成长,他也在不断成熟。
但薛瀚不这么想。
养父母待他极好,无可挑剔。薛家本就有一定的家底,薛瀚作为独子,衣食住行处处讲究,还请了教书先生,教他识字读书。
在薛府的日子虽然太平无忧,薛瀚却始终没有忘却当初的救命恩人。
他问过养父母陶眠的事,得到的回应寥寥,只说他是住在山里的修仙人,不问世事,不轻易下山走动。
薛瀚点点头,以为陶眠只是嫌小孩麻烦,不愿见他罢了。
没关系,他可以去见陶眠。
薛家人宠爱独子,却不是事事由着他。像外出游历这种事,只能等成年之后。
薛瀚不是擅长撒泼耍赖的性子,相反,幼年惨痛的过往让他早早成熟了,他远比同龄人更有城府心计。他听从父母和先生的教诲,勤勉刻苦,得到了信任。
于是二十岁弱冠之年的第一天,他离开薛府,来到桃花山。
桃花山属实为人间仙境,轻烟似纱,花影重重。
周围尽是淳朴老实的村民,衣着华贵的薛瀚显得格格不入。
他皱着眉头,没有在村中逗留。问好桃花观的方位后,便孤身前往。
道观掩映在桃林之间,静谧安然地坐落其中。
他上前叩了扣门,无人应答。
看来陶眠不在。
以为扑了个空,薛瀚不免遗憾。他打算在山里转转,或许运气好了,能碰见山中的仙人。
没想到他真的遇到了桃花仙。
陶眠和记忆中的模样相比,分毫未变,依旧是飘逸洒脱的风姿,一袭黛蓝长袍,如同画中的人意外落入凡尘。
他散漫地穿行在一株又一株盛放的桃树间,悠然自在。
站在不远处的薛瀚心中一喜,一只脚向前迈出半步。
却又堂皇地收回。
小陶仙人原本好好走着自己的路,蓦然,头顶的树枝攒动,一个少年倒挂着,拦住了他的去路。
“师父——”
那少年轻快地唤他,原本受惊的陶眠不免失笑。他让少年别淘气,弄坏了他的花。少年的面容一变,鬼鬼祟祟地把两三根长短不一的花枝背在身后。
陶眠瞥见了,却不言,而是弹了少年的额头一下。
他们说笑着下了山。
那日薛瀚久久站立,不知过了几个时辰。意识回笼时,他的双腿甚至有些发麻。
……
“你知道那个时候的我在想什么吗?”
薛瀚颇有闲情地问被捆得严实的仙人,没有得到回应,只有后者不服气的一瞪眼。
“我在想……终有一日,把你那破山上面所有的破树都砍了。”
“……”
陶眠蹭地站起,又因为收紧的捆仙索被迫坐下。
“和树又有哪门子关系?薛瀚你这是迁怒!”
“没太大关系,只是我看不顺眼罢了。”
陶眠简直要扼腕。
“小薛啊小薛,你怎么从当初天真烂漫的一个小孩,长成现在这样变态的大人呢?究竟是哪一步错了……”
薛瀚回想了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。
从桃花山回来之后,他变得沉默许多。这时薛家逐步让他接受家族的生意,他很有经商头脑,做得风生水起。
他不再提关于陶眠的一切,仿佛彻底遗忘了这个人。
直到顾园病逝,陶眠得到许多徒弟留给他的“养老钱”。陶眠不擅长打理,托薛家给他介绍个帮手。
这时薛瀚的自告奋勇,主动接过来他手中的商铺和山庄。
那时的陶眠心想,薛瀚也算自己人,把东西交给他放心,于是安然地当个撒手掌柜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