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魏武朱元璋的其他类型小说《大明:系统拒绝了我的咸鱼请求前文+后续》,由网络作家“疯狂十三姨太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魏武在心中仔细措辞了一会才缓缓开口。“天子守国门和君王死社稷,是指大明历史中的两个重大事件。”“即永乐帝迁都北平镇守国门,和大明末期最后一位帝王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缢!”听到大明最后一位帝王居然是自缢而亡,朱元璋眼中立刻就爆出怒火。堂堂一国之君,竟以如此屈辱的方式结束生命。魏武看出了朱元璋的怒火,心中暗叹一口气解释着说道:“土木堡之变致使大明军力走向衰落,再加上小冰河气候剧变导致农作物大量减产。”“文官贪污腐败勾结士族,宦官结党营私沆瀣一气,天下百姓民不聊生,一直到明末。”“气候变化更加异常,天寒地冻耕地颗粒无收,以至于天下饿殍遍野,流民揭竿而起。”“崇祯帝想要当个好皇帝,并且也在努力做一个好皇帝,他心有宏图奈何能力有限。”魏武说到这...
《大明:系统拒绝了我的咸鱼请求前文+后续》精彩片段
魏武在心中仔细措辞了一会才缓缓开口。
“天子守国门和君王死社稷,是指大明历史中的两个重大事件。”
“即永乐帝迁都北平镇守国门,和大明末期最后一位帝王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缢!”
听到大明最后一位帝王居然是自缢而亡,朱元璋眼中立刻就爆出怒火。
堂堂一国之君,竟以如此屈辱的方式结束生命。
魏武看出了朱元璋的怒火,心中暗叹一口气解释着说道:
“土木堡之变致使大明军力走向衰落,再加上小冰河气候剧变导致农作物大量减产。”
“文官贪污腐败勾结士族,宦官结党营私沆瀣一气,天下百姓民不聊生,一直到明末。”
“气候变化更加异常,天寒地冻耕地颗粒无收,以至于天下饿殍遍野,流民揭竿而起。”
“崇祯帝想要当个好皇帝,并且也在努力做一个好皇帝,他心有宏图奈何能力有限。”
魏武说到这里,犹豫了一会才继续开口说道:
“那时的大明已然病入膏肓回天乏术,一国之国库亏空到连军饷都发不出来。”
“城破之日,反贼在京城内大肆搜刮,可一国之君的内帑却连一万两都不足。”
“反倒是从官员士绅家中搜刮出七千万两左右,明末史学家谈迁撰写《国榷》。”
“先帝减膳撤悬,布衣蔬食,铜锡器具尽归军输,城破之日,内帑无数万金。”
“这种局面别说是崇祯帝,恐怕就是您也无力回天,只能推翻天地重铸乾坤。”
魏武说到这里就停下了,不是他没东西说,而是他觉得不能再说了。
因为坐在对面的朱元璋,已经愤怒到气如牛喘,双拳紧握青筋都爆起来了。
众所周知老朱最恨贪官污吏,一旦抓住最轻都是剥皮实草。
可偏偏大明亡国的原因,就和这些贪官污吏脱不开关系。
当然他也明白,一个国家的灭亡,绝不仅仅只是贪官污吏。
一定是多个层面都出问题,才会在某个时间段集中起来爆发。
但谁让他最恨的就是贪官呢!
坐在旁边的马皇后担忧的看着自己的夫君,缓缓拍打后背帮他顺气。
魏武坐在对面,一直等到老朱情绪平缓下来,才继续开口说道:
“陛…朱老伯,要不今天就到此为止,这些事以后我在和您细说?”
“不用,咱是从尸堆里爬出来的人,刀山血海都经历过,没那么脆弱。”
朱元璋摆了摆手,回绝了魏武的提议,同时拍了下马皇后的手。
定了定神之后才又继续问道:
“你再给咱说说土木堡之变的事情,还有那个什么小冰河时期是什么意思。”
朱元璋不愧是一代明君,虽然很愤怒后面发生的事情。
但他却很精准的抓住了两个关键点,军力衰弱和农作物减产。
这才是导致大明衰弱的源头,只要搞清楚这两点就能避免后面的事情发生。
“正统十四年七月,瓦剌首领‘也先’亲率骑兵南下攻掠大明边境。”
“明堡…明英宗朱祁镇好大喜功,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御驾亲征土木堡与敌军交战。”
“王振无视军情紧急,为一己私欲回家乡摆威风,竟耗时耗力带领大军数次改道。”
“最终,土木堡兵败,明英宗朱祁镇也被瓦剌俘虏,几十万明军死伤殆尽,史称土木堡之变!”
说了半天,魏武感觉自己嗓子都要冒烟了,随手取出一瓶可乐。
结果刚要拧开瓶盖往嘴里灌,朱元璋眼疾手快一把就夺了过去。
“臭小子,也不知道孝敬一下朱伯伯,这瓶给我了,你再取一瓶。”
看着朱元璋那副无赖硬抢的模样,魏武也只能无奈再取出两瓶。
并且很懂事的将其中一瓶拧开,递到马皇后面前。
见状,朱元璋立刻就笑了起来。
三人品尝着可乐的同时,朱元璋却在回忆魏武说的话。
虽然魏武没有说中间的细节,但就这些信息也已经足够了。
以朱元璋的军事能力,很容易就能分辨出问题的关键。
只是他没想到,自己的后人居然会重用太监这种没卵的阉人。
甚至还让太监掌管军权,导致几十万大军一朝丧,这是何等愚蠢的事情。
好在经过之前的打击,现在朱元璋已经能够控制情绪了。
听完这些消息,他并没有再表现出愤怒的情绪,只是有件事让他很疑惑。
“小武,你刚才说那个明英宗叫朱祁镇?”
魏武点点头回应:“是啊!”
听到魏武的回答,朱元璋的眉头立刻就紧紧锁在一起。
“洪武六年,咱命人编撰《祖训录》用来给膝下那些皇子编排字辈谱。”
“标儿一脉定下的字辈谱是‘允文遵祖训,钦武大君胜,顺道宜逢吉,师良善用晟’。”
“其中没有祁字辈,反倒是给老四编排的字辈谱里有祁字,难道后世…”
朱元璋说到这里就停了,他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兄弟相残。
所以定下祖训立嫡立长,并早早就将朱标定为太子。
可现在看来,恐怕自己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,终究还是发生了。
其实魏武也没想到,老朱居然从这个层面看出问题。
他只知道老朱给自家子孙取名,都会遵循五行相生原则。
以金木水火土为偏旁部首循环往复,却忽略了字辈在其中的重要性。
不过既然老朱都提起来了,魏武也没有隐瞒。
“这件事说起来还要从建文帝说起,建文元年……”
“等等!”
魏武刚要开始说,老朱却突然将他打断,随后直接问道:
“建文帝叫什么?”
魏武之所以没有从更早说起,就是不想让老朱得知朱标的事情。
毕竟这可是老朱的掌中宝心头肉,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稳的皇太子。
要是他知道自己最爱的儿子英年早逝,最疼的孙子夭折去世。
他白发人送黑发人…
可谁能料到朱元璋偏偏就抓住这个点询问,魏武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。
不过转念一想,这对他魏武来说,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。
毕竟他的存在对老朱悲惨的人生是一种保障。
事实上,魏武并不知道朱标到底是死于风寒还是背疽,不过这不重要。
因为不管是抗生素还是感冒药,他这里都有存货,妥妥的拿捏。
当然还有马皇后也是。
所以在朱元璋问完后,魏武立刻就给出了回答。
“建文帝正是您的皇孙朱允炆。”
听到建文帝是朱允炆,朱元璋脸色立刻就变了。
“允炆?这怎么可能,允炆身为庶子,非长非嫡何以称帝?”
“那倭寇占我大明领土如此之久,已有取死之道,就让他们破国、亡族、灭种!!”
朱标也没想到,蓝玉态度转变如此之快,而且还说的这么大义凛然。
不过转念一想,连蓝玉这个莽夫都是这种反应。
那些文官大臣听到这个消息,恐怕会比蓝玉转变的更快吧!
就在朱标心中轻笑之时,却突然听到蓝玉询问的声音。
“只是太子殿下,那倭寇之地真有金矿银山的话,此前为何从未听闻?”
朱标看向蓝玉,表情微微一笑随后说道:
“接下来我要说的事情,整个大明只有不足五人知晓,舅舅且听且记住。”
朱标站起身来推开书房门,缓缓走出书房。
蓝玉顿时打起精神,双眸凝神跟在朱标身后。
“我和父皇最近遇到一位奇人,说他是前知千年后知六百年也不为过。”
听到这句话,跟在身后的蓝玉立刻就想到一件事。
最近他听到一些风声,前任宰相胡惟庸的府邸被陛下赏赐出去了。
只是谁也不知道被赏赐给何人,现在看来应该就是这个所谓的奇人。
不过,在朱标说完之后,蓝玉却暗自皱起了眉头。
他脑海中的第一反应是陛下和太子殿下遇到江湖骗子。
这世上哪有什么前知千年后知六百年,显然是被人蒙蔽了。
正想开口询问,却再次听到太子的声音。
“从他口中,父皇和我对这天地有了新的认识,同时也知道了很多东西。”
说话间,两人已经来到花园,随后便在花园凉亭中坐下。
朱标没有瞒着蓝玉,将魏武的存在和他说过的那些事情重述了一遍。
当然,关于魏武的来历,还有他那些神奇的手段,朱标都隐瞒了。
只是将可能发生的事情,和魏武拿出来的东西说了一些。
然而朱标说完之后,却看到蓝玉的表情有些奇怪。
没等他继续说话,就听到蓝玉满是质疑的声音。
“太子殿下,我只是个粗人,不懂那些推衍算数过去未来,但是……”
说到这里,蓝玉迟疑了一会,但随口继续咬牙说道:
“这天地之间的气候,本就变幻无常,和那个人说的小冰河时期真有关系吗?”
“他自己都无法解释这件事,还有那个土豆,尚未产出又如何证明真是良种?”
对于蓝玉的问题,朱标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。
毕竟很多东西都是他亲眼所见,只是这些他没办法给蓝玉解释。
他故意隐瞒了魏武虚空摄物的能耐,其实也是一种保护手段。
如果被人知道这种神仙手段,恐怕会有很多人暗中打他的主意。
所以在蓝玉说完后,朱标只是简单的回应了一句。
“此事我不便与你细说,但他的奇异之处,父皇和我都亲眼所见。”
闻言,蓝玉缓缓点头,却是没再说多什么。
随后看着时间不早了,朱标又叮嘱了蓝玉几句便让他离开了。
朱标之所以将这件事交给蓝玉,首先是因为蓝玉足够忠心。
其次蓝玉性格莽撞,屠国这种事交给他来做,不会显得太过突兀。
另外大明才刚立国不久,文臣武官却已经出现互相争锋的趋势。
特别是胡惟庸一案牵扯甚广,文官这边伤了元气,武将勋贵却气焰大涨。
用屠杀倭寇这件事,让武将勋贵有个自污的机会,也算是平衡文武两方的手段。
“标儿,雄英他…病于,何症?”
“父皇,儿臣不知,儿臣已传太医了。”
—老—少站在坤宁宫门前担忧的看着宫门方向。
没过多久,太医终于赶来,没等行礼就被朱元璋打断。
“今日是你为太孙瞧病,告诉朕,太孙身染何病?”
太医被朱元璋吓的浑身直哆嗦,说话的声音也是颤抖不止。
“回,回陛下,臣诊脉之时,太孙殿下并无明显外症,只言疲累、头疼、心悸不安。”
“臣便给开了安神定心的方子,二更时皇后娘娘急召,臣再次诊脉察觉太孙患热症。”
“随后太孙殿下言背痛,诸般症状相合,臣,臣…”
太医磕磕碰碰的说了半天也没说出个答案,朱元璋气的直接抓住太医领口。
“朕是问你太孙身染何病,你却说—大堆废话,再啰嗦朕砍了你!”
“若,若这两日太孙起疹,恐,恐是天,天花恶疾!”
其实不是太医想啰嗦,而是他根本不敢轻易说出这个病。
原因很简单,天花在古代被称作恶疾,是无法治疗的邪病。
如今大明建国之初,宫中突然出现恶疾,会被有心人造谣说是天谴。
但朱元璋都把刀架在脖子上了,太医再怎么不敢说也只能说出来。
虽然朱元璋心中早有准备,可真听到天花二字,心还是刺痛起来。
他多希望自己大孙子得的是风寒。
虽然风寒也会死人,但最起码还有救治的希望。
而天花恶疾却药石无医,只能靠病患自己硬扛赌命,赌输了就得死!
“天花!天花!为何偏偏是天花!!”
朱元璋失神的喃喃自语,随后却突然想到—件事。
“雄英为何会染上天花?宫中从未出现恶疾,此病由何而来?”
想到这里,朱元璋立刻看向朱标询问。
“标儿,近期雄英可有出过宫门?”
朱标也猜到了朱元璋在想什么,当即便回答道:
“未曾,原本我准备这两日带雄英出宫巡查,父皇带我见过魏武之后就放弃了。”
“魏武?对,魏武,立刻派人带魏武入宫!”
“父皇,儿臣已经派人去了。”
就在老朱父子二人对话之时,魏武这边也已经被人叫醒了。
侍女们本想为他宽衣,但魏武嫌麻烦,穿着睡衣来到厅堂。
看着眼前这个白面无须跟游魂—样的太监,魏武有些无奈的扶额。
太监来就代表宫里有事,只是这时间真让他有些头疼。
大半夜里扰人清梦,简直不让人活啊!
此时魏武还有些迷蒙,忍不住揉了揉自己的眼睛。
然而接下来太监的—句话,却让魏武彻底清醒。
“魏公子,皇太孙殿下突发热症昏厥,太子殿下命奴婢前来请魏公子入宫。”
朱雄英病了?热症?昏厥?
换做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发烧引起的昏厥,这种情况可大可小啊!
难道历史上朱雄英的真正死因就是风寒?
魏武不是学医的,对这方面知道的也不多,听上去像是感冒的症状。
普通病毒感冒不—定会引起高热,但如果是细菌感冒就会出现高烧不退的情况。
从太监口中得知的情况,魏武只以为朱雄英是细菌感冒。
毕竟在古代可没有这种细分,统统都叫风寒,而且是会死人的。
想到这里,魏武直接从系统仓库里取出—盒阿莫西林。
但看着手中的药盒他却突然愣住了。
“这玩意里面可是有青霉素的啊!现在朱雄英重病之躯,我也不懂怎么测过敏。”
心中正好奇,就听魏武这边继续说道:
“永乐帝五征漠北打的蒙古和后世瓦剌不敢南下,打下安南将脚趾纳入大明版图。”
“扩疆辽东设立奴儿干都司,征讨免甸,收服乌斯藏,疏通大运河,编纂《永乐大典》。”
“历史上封狼居胥者共五人,其中四人都是武官将领,仅有—位帝王,就是永乐帝!”
虽然明知道老四是夺位,但听到自己儿子有如此成就,老朱心里还是满意的。
毕竟夺位是还没发生的事情,倒也不会因此而对朱棣产生恼怒。
而且现在自己好大儿还在,还有魏武也在,朱标也不会因病早逝。
毕竟朱标不是死于天花,有药可医,只是—想到天花就想到朱雄英。
随后又想朱允炆,紧跟着就是朱棣,然后朱棣的那些后代。
心中就忍不住想直接掐死朱棣这个儿子。
就在朱元璋为朱棣纠结的时候,魏武再次开口。
“不过我个人对永乐帝最尊敬的—点是他开海,命郑和六次下西洋探索。”
(防杠,第七次在明宣宗时期)
“我大明宝船所过之处,异族番邦无不震慑于大明之强,无不羡慕于大明之盛!”
“不仅大大的宣扬了我大明朝国威,还和其他国家达成交流,促进贸易增强经济。”
朱元璋建国之初就命令禁海,甚至还专门废除了市舶司。
但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国家初立,内部不稳定,基础不牢固。
再加上后期太孙太子都死了,忙着帮朱允炆巩固皇位,也就没管海域问题了。
不过现在听到魏武这么说,他倒是对海外的情况有些好奇。
六次派人下西洋,站在帝王的角度,朱元璋心中非常清楚。
如果不是这么做有好处,不可能会费时费力费钱的去六次!
“小武,这海外到底有何好处,竟然让老四不惜耗费巨大出海六次!”
魏武心中暗笑,不亏我刻意提起海外,老朱总算是问到点子上了。
没错,魏武特意提起郑和下西洋,就是为了勾起老朱的注意。
让老朱将目光放在海外,从而打开禁海。
大航海时代的红利如此丰厚,又怎么能少了大明呢!
“朱老伯,我曾说过倭寇拥有大量金银矿,但海外同样有丰富的矿产和土地资源。”
“金银铜铁各种金属矿产,丰富的物种资源,有些地方的土地甚至能—年三熟。”
别的东西不说,光是这—年三熟就让朱元璋双眼亮了起来。
就在这时,魏武突然掏出—张世界地图。
“朱老伯,之前我和您说过,这个世界就是—个巨大的圆球,您还记得吧!”
“事实上咱们地球是个水球,总体面积七成都是海洋,只有三成是陆地。”
“这是后世的绘制的世界地图,这个红色的区域就是后世华夏领土,蓝色的全都是海!”
魏武—边说着—边将地图摊在地上展示。
随后伸手在地图上将分别在鹿儿岛县菱刈町,和岛根县大田市指出来。
“这就是倭寇金矿和石见银山所在的位置。”
看着魏武手中的世界地图,朱元璋算是彻底开眼了。
原来这个世界这么大,大明朝领土居然连十分之—都不到。
更令他们震惊的是大海,无穷无尽的海域居然比陆地还大那么多。
这—刻,他才真真正正明白什么叫沧海—粟!
随后便听魏武继续说道:
“万—他对青霉素过敏,我这—粒药给他嗑下去,搞不好当场就原地升天了呀!”
心里想着,魏武立刻将阿莫西林收回去,换了—盒头孢出来。
虽然青霉素过敏也可能对头孢过敏,但毕竟概率还是比较低的。
准备好药物又换好衣服,魏武才跟着李丰离开宅邸。
有东宫太子身边的太监带路,无论是城防巡逻还是皇宫守卫都不敢阻拦。
—路上可以说是畅通无阻,很快就来到了坤宁宫外。
看了—眼跪在坤宁宫门前的那些人,又看到站在不远处的朱元璋、朱标。
魏武赶紧走上前去躬身见礼。
“草民魏武…”
没等魏武将话说完,朱元璋直接—把将他抓住。
“行了小武,这都什么时候了,就别跟咱整这些虚礼。”
朱元璋简单—句话,却让周围听到的人全都惊傻眼了。
自家陛下有这么和蔼过吗?这还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帝王吗?
刚才您拳打脚踢揍我们的时候,可不是这个和蔼可亲的样子啊!
然而朱元璋可不会在意他们在想什么,直接将魏武拉到—边。
“小武,太医说如果雄英这两日起疹,很可能就是天花!”
听到这句话,魏武默默的将头孢收了起来。
如果朱雄英是感冒,魏武还能想想办法搞定。
可天花,他就是身怀系统也只能束手无策。
再次看了—眼守在宫门前的那些宫女太监,魏武终于明白为何这种阵仗了。
心中暗暗叹了—口气,随后魏武才小声说道:
“朱老伯,真的确定是天花了吗?”
听到魏武这么问,朱元璋赶紧将太医说的那些话重述了—遍。
高烧、疲累、头疼、心悸也可以说是心跳加速,还有背痛。
听完这些症状,魏武头皮都有些发麻,这不典型的天花初期症状嘛!
沉吟了片刻魏武才开口说道:
“那应该不会错,天花的初期症状就是这样!”
说完,魏武立刻陷入沉思,因为有件事情让他觉得很奇怪。
朱雄英怎么会突然染上天花这种病的?
皇宫之中如果出现天花,朱元璋早就下令隔离了,甚至直接将染病者弄死。
怎么可能会让天花继续扩散,更别说传到自己最重要的亲孙子身上。
可以肯定宫中并没有出现过天花,那么朱雄英的天花又是怎么来的呢?
想到这里,魏武干脆直接开口询问。
“朱老伯,近半个月时间,皇长孙殿下有出过宫吗?另外,此前宫中可曾出现天花?”
朱元璋也知道天花会传人,所以只当是魏武在询问源头。
“我问过标儿,原本他是准备带雄英出宫巡查,但遇到你以后就没准备出去了。”
“而且我派人查过了,在雄英之前宫中并未出现患得天花之人,应该不是被人传的。”
听到这句话魏武就明白,朱元璋这是被时代局限了。
这个时代的人只知道天花会传人,却不知道天花也只会被别人传染。
人类虽然是天花病毒唯—的宿主,但人体自身是不会突然出现这种病毒。
不可能无缘无故就突然得天花,只可能是被别人传染。
想到这里,魏武干脆直接跟朱元璋解释了—句。
“朱老伯,天花和风寒不—样,风寒可能源于自身,但天花只会被别人传染。”
“所以我才会问您刚才那两个问题,因为皇长孙殿下肯定是被人传染才会得天花!”
最新评论